superstone
小有名气

[] [精品转贴]《大逃杀》内涵片面读解

-->
          《大逃杀》内涵片面读解
                         作者:镰刀榔头 
  东邻日本对其教育制度的反思早在八十年代中期就已经开始,随着长达十年至今未有任何变化的经济低迷让其国内充满了失落的情绪,对教育的质疑也就不绝于耳。与中国对应试教育的质疑不同,这种思潮催生了一大批优秀的影视作品。《大逃杀》作为其中的一部较为出色的作品,在表现压抑人性的教育制度对青年的摧残方面自然是表现得淋漓尽致,但是我认为,仅从这个角度分析,太浅薄了一些。导演深作欣二想告诉我们的显然不止这些,下面我就从市场经济下人的变异的角度试着对其作一些尝试性的读解。
  市场经济有四大特性:平等、法制、竞争、开放。
  首先,任何平等都只能是相对的平等,所以在发给每个人的背包里除去装了人人都有的水、食物、地图、笔和指南针之外,最大的不平等体现在给每个人的武器上——乌兹冲锋枪和锅盖之间的差别又何只天壤。奋斗了几十年的深作欣二自然很清楚这种在起点上的不公平对人的一生有着何其巨大的影响,所以在片中没有出现完全一模一样的武器,而夺得更强大的武器是相当多的人孜孜以求的目标。同一武器掌握在不同的人手中,也就造成了双方在对峙的时候地位的不平等,这一点在相马光子和清水比吕乃的对峙中得到了充分的体现:手枪的归属成了形势逆转的决定性因素。在现实中,公平与不公平处处存在与市场经济之中,引导和决定着人的行为,人所做的已经不再追求公平,而在时时刻刻追求着不公平,确切的说就是追求有利于自己的强大的“武器”,以获得生存的便利。
  其次,市场经济下人的任何行为都被规则所限制,一切的一切都成为规则了的游戏。片中的规则很简单,就是三天之内杀别人而已。任何制度的实行必须有国家暴力予以保障,在片中,孔武有力的军队和套于每个学生脖子上的项圈就是这种国家暴力的集中体现。没有这些,所谓的〈〈新世纪教育法〉〉根本无法对这些藐视成年人的青年起到任何作用。在制度下,人人都会作出自己的选择:有人会选择逃遁,片中的逃遁方式有自杀的,另外一种则是“人不犯我,我不犯人”,千草贵子就是这样选择的。然而正如全球化的浪潮无法逃脱一样,逃遁者无法真正逃避他人的觊觎。在暴力的逼迫下,更多的人为了适应都成了恶魔,为了杀人,不择手段,甚至不惜以色相勾引,或者对深爱自己的人开枪射击。然而正如任何制度下都存在异端一样,在血腥的暴力面前,依然有人勇敢的去挑战这个制度,只是在挑战方式上有所不同罢了。女性,出于其天性——母性,自然的选择了“呼唤和平”,但是面对弱肉强食的制度,这种呼唤不仅是无效的而且是幼稚的,就好象市场经济下总有人呼唤爱心一样。而男性,则自然的选择了以暴力对抗暴力。三村等人的黑客行为以及自制的汽车炸弹就是这种挑战方式的体现。毫无疑问,他们依然那么幼稚,天真的以为所有的被压迫者都是和他们一样的挑战者,所以,三村等人死在桐山的枪下,也就在情理之中了。可见,在挑战制度时最大的敌人不是制度本身,而是制度下的已经异化为机器的人。
  第三,市场经济下人们为了生存,必须参与残酷的竞争。在本片中,这种竞争被具体化、形象化和简单化了,但其残酷性却被大大加强——只有一个幸存者,其余39人,不管以前在学校是朋友也罢,恋人也罢,统统都要死。面对杀戮,七原秋也痛苦地呼喊:“为什么大家那么容易自相残杀?”这问,既愚蠢又幼稚,川田告诉他:“最快退出游戏的方法是就地自杀。”竞争没有理由,要活下去就只有竞争,只有杀人。元渊恭一喊出的:“要生存下来,生存下来考入名校!”就是许多杀人者的心声。在巨大的竞争压力面前,人与人之间最起码的信任都丧失了,无论是川田挂在嘴边的“不要相信任何人”,还是灯塔里六个女生相互猜忌而导致的自相残杀,都是这种失信的体现。惟有相信手中的冰冷的武器,才能使他们有安全感。这和现实社会中横行的拜金主义何其的相似,究其根源又是何其的一致!
  第四,片中的岛虽然是全封闭的,但是却时时保持着与外界的联系。北野的手机两次响起,对往事的颠倒式蒙太奇的一而再、再而三的使用,明白无误的告诉观众,这个岛和这个岛上发生的一切都和现实社会有着密切的联系。岛上人和人之间的种种关系就是现实社会的投影。从这点上来说,岛,实际上是开放的。
  岛上青年的异化故事最终会演完,市场经济下的人的异化故事却每时每秒都在发生。
#1楼
发帖时间:2004-05-31 21:10:57   |   回复数:2
a2499322139111
小有名气
好人一生平安
2014-1-21 #2楼
imam_2000
小有名气
非常吊。。。经典好文。。。
2014-1-23 #3楼
游客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