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henhaitao
小有名气

[影视娱乐] 看电影《中国》

-->

      1972年5月,应中央广播事业局的邀请,意大利著名制片人、导演米开朗基罗.安东尼奥尼率电视摄影团队访华,拍摄了大量素材。他们回去后制作了电视片《中国》,在意大利和其他一些国家、地区放映。
        影片《中国》在国外上映后,引起较大反响,褒贬不一。在影片放映过程中,国外有人向国内反映,《中国》歪曲了中国人民的形象,这引起了国内的注意。那时的中国又正处在“文化大革命”的狂热时期,与世界接触极少,封闭自傲,怎能接受得了《中国》所反映的现实?怎能容得下半点儿对中国的“不尊、不敬”?
        江青、张春桥、姚文元等人看了影片《中国》和揭发信后,大发雷霆,认为影片“有意歪曲、丑化中国,反对中国共产党,任何一个有民族自尊心的人看了都会感到极大的愤慨”。他们组织中央政治局的人看,江青、姚文元还在那封告状信上密密麻麻地画了道道,作了批示,印发内部传阅,扬言要进行彻底追查。
         1974年1月8日,江青说:“他们拍了一部很坏的片子,奇怪的是这样的人是我们请来的。”1月9日,江青又对国务院文化组讲:“意大利的那部坏片子,我看了很生气,奇怪的是那样的坏人是我们自己请来的!你们不但要看,还要组织批判,提出处理意见。”江青等人此言一出,立即组织中央和各地内部放映《中国》,组织批判。

       2004年,卡洛·迪卡洛去看望了92岁的安东尼奥尼。他即将去北京,作为意大利方策展人出席由北京电影学院、意大利使馆文化处和意大利影城主办的“安东尼奥尼电影回顾展映”。“怎么样,去中国吧。”他开玩笑地对安东尼奥尼说。“走啊,这就走!”安东尼奥尼急切地回答。尽管20年来他因为中风丧失了绝大部分语言能力,却总是能在听到“去中国”的时候说:“走!这就走!”

        安东尼奥尼已经不再能回到中国,中风损害了他的呼吸道,飞机上的气压变化将对他后果难料。这一次回顾影展和暌违中国人民32年的《中国》替他回来了。尽管只是一次学术展映,尽管大多观众在《中国》诞生时还远未出世。

        在《我爱北京天安门》的歌声中,《中国》从天安门广场上排队等待拍照留念的人群开始记录,长距变焦镜头把人们的面孔和表情捕捉成特写,也把广场上的马、恩、列、斯画像拍得占去大半银幕。在汽车里,摄影机扫过街景,一个边骑车边打着太极拳的男人令观众都笑起来。但接下来的事情要令不少人无法接受:在妇产医院,安东尼奥尼好奇的镜头完整地记录下35岁高龄产妇接受剖腹产手术的全过程。从针灸麻醉(他显然被这种神奇的技术迷住了)到手术刀切开腹部,到取出婴儿,如此直接的拍摄在今天也难以想像。镜头偶尔从手术中的刀口摇到产妇的脸,她微笑着,应答护士的询问。

       在国棉三厂,托儿所浓妆的孩子为摄影机表演歌舞《大海航行靠舵手》;职工宿舍的房租“不能超过工资的5%”;一家人忙着做饭,带鱼、猪肉和蔬菜;用缝纫机绣花的妇女在谈抱孙子的事:“为了建设社会主义,晚抱几年也好。”纺织工人下了班并不马上回家,而是在一起学习形势,讨论“艺术和文学用于为工农兵服务”以及要“支援世界革命,织出好布、纺出好纱”。

       “中阿公社”里,猪儿躺在墙角晒太阳,大喇叭突然响起京戏,几头猪吓了一跳。放映现场观众被逗乐了。如果没读过30年前那些批判安东尼奥尼的文章,大多人不会知道喇叭里放的是《龙江颂》中江水英的唱段,而这样的声画表现也曾被斥为对革命样板戏的“肆意嘲弄”。批判中还曾提到:影片说“北京人是贫穷的,但并不悲惨”,实际是在嘲弄我们的“贫穷”。但菜市场里有很多活生生的火鸡和鱼,蔬果更是摆得琳琅满目,从这样的画面里实在很难感到“贫穷”。在王府井和前门商业区,“再一次,为捕捉到日常生活,我们得把摄影机藏起来。”——技术是多么重要,今天我们的电视台大量使用偷拍手段,再没人会把这当罪状。

        河南林县,“安东尼奥尼突然闯入一个山村,把摄影机对准那里的群众。”他们从没见过西方人,于是长时间地站在路边墙角,盯着摄影机几乎一动不动。“这是给欧洲人自豪的一盆冷水,”解说词叹道,“大眼睛、卷发、夸张的动作、不合时宜的服装——我们才是怪物。”观众再度被逗得笑起来,而在当初,这被认为是“往中国人民脸上抹黑”。

        苏州自然地令安东尼奥尼想到威尼斯。不论城市或农村,人们的状态似乎与今天并无多大差异。安东尼奥尼实在是对表情有无限的兴趣,寺庙里的五百罗汉也被拍下不少面部特写。“苏州同它的古老的面貌差异很小”,安氏的这一句解说也曾是他的“罪状”,但如果今天它还能如此,大概将成为一件功劳。

       南京的幼儿园,孩子们轮番表演革命的歌舞;小学校的接力赛,开始之前学生必齐呼数遍“友谊第一、比赛第二”。长江大桥下晾的裤衩、街头擤鼻涕的人曾是《中国》被批判的重要罪行,事实上这些镜头一闪而过,稍不注意便可能错过。人民广场上一个赤膊拉板车的人似乎感觉到远处有人拍他,拽过上衣穿起来。上海街头,安东尼奥尼仍然用长变焦寻找人的表情,有时甚至拉成局部特写。在摄影机做了尽力的捕捉后,他仿佛遗憾地感叹:“中国正在开放它的大门,但仍是一个遥远的国度,我们只是看了它一眼。用它的一句老话:知人知面不知心。”影片最末的20分钟,居然全是在剧场看台上拍摄一次杂技表演,观众也投入地看起来,甚至在惊险处鼓掌。

       卡洛·迪卡洛仍然清楚地记得30年前,安东尼奥尼的纪录片《中国》在威尼斯电影节上放映的情形。电影节原计划在威尼斯最好的“凤凰剧院”放映《中国》,由于中国政府向意大利政府施加压力,影片未能在那里放映。但电影节主席设法租了另外一家影院,还是放映了《中国》。影片之前将加映安东尼奥尼新片《职业:记者》的片段,迪卡洛陪着安东尼奥尼和玛丽亚·施耐德一起前往观看。正要进影院,安东尼奥尼被突如其来的一大群观众包围了,他们高呼:“你背叛了中国!《中国》是个丑闻!”安东尼奥尼愤怒地想要与他们争论,迪卡洛赶忙把他从人堆里拉了出来。
       “他气得要命,他不知道为什么。首先他觉得自己是抱着很大的感情到中国拍片,并不觉得影片抹黑了中国;而且在威尼斯抗议的人也不是中国人,而是自以为比中国人还中国人的激进分子、毛的崇拜者。其次,安东尼奥尼本人素来反对意识形态的东西在电影中出现。”迪卡洛回忆说,“抗议的人多数来自意大利与当时各个社会主义国家的友好协会:意中协会、意捷协会、意匈协会……有的协会是由对方政府资助的。”

       “电影的名字叫《中国》,其实这不是关于中国这个国家的电影,而是关于中国人的电影。”1972年,安东尼奥尼在自己一篇文章里说。

       30年后,北京电影学院放映厅,并没有特别兴奋的观众,不同年龄的人对《中国》各有读解。艺术工作者吴文光觉得:“那些哪能代表中国,在特别受限的空间里只能拍到特别有限的东西。”一位35岁的编剧认为怀旧是影片对他最大的作用:“我们小时候的生活完全就是那样。”他对当年的批判却是认同的,“确实是有用心啊,换了我在那时候也得批判,那时就是那样一个氛围嘛。”年轻人的看法是最新鲜的,一个19岁学生几乎有些惊讶:“我觉得那时候的生活也挺丰富的呀,跟现在也差不了多少啊!”在纪录片《安东尼奥尼:改变电影的目光》里,安东尼奥尼说:“把我跟孔子和贝多芬摆在一起,很可笑。”今天,更多的人对此大概是完全无法理解了。

       安东尼奥尼的妻子恩里卡特地代两人为《中国》与中国32年后的“重逢”写来致辞:“……这个等待很长,但应中国政府邀请而拍摄的《中国》今天能在北京放映一事给了他巨大的满足,并想借此机会再次向你们表达他的感情。他祝愿这部影片能尽快与全中国的观众见面。”

        2007年7月30日,米开朗基罗·安东尼奥尼在罗马病逝,享年94岁。






电影截图





#1楼
发帖时间:2016-10-20 12:33:55   |   回复数:5
ALLEN820213
隐世仙人♂
感谢楼主分享!!!
2016-10-20 #2楼
911degrees
隐世仙人♂
非常感谢,谢谢分享
2016-10-20 #3楼
zma729
武林高手
“有意歪曲、丑化中国,反对中国共产党,任何一个有民族自尊心的人看了都会感到极大的愤慨”。
可能我的觉悟比较低,我看过后没觉得怎么丑化中国,反对中国共产党。
2016-10-20 #4楼
暧昧昧
江湖小虾
哪里有下载呀
2016-10-20 #5楼
chenhaitao
小有名气
谢谢朋友们关注!
2016-10-20 #6楼
游客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