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之龙
一派掌门

[综合讨论] 游戏岁月

-->
       游戏岁月
  自幼及长,算一算玩电游的时日实在不短了,断断续续总在二十五年以上。回想起来,当真五味俱全,难以用准确的语言表达出心中的感受。
  我“荣幸地”生于上世纪六十年代末,其时中国劫难正酣,百业凋残,娱乐业更是一片空白,甭说游戏,连书籍都几乎抄烧殆尽。因此童年时代没有电游可言。虽然每个时代的孩子都有特定的游戏方式,但如今的孩子还是令人羡慕的,他们的童年有电脑游戏,有PS,有Xbox,有掌机,有联众与QQ,有网游,而从前的孩子根本无从梦想。
  直到上了初中,才初次接触到红白机与街机。由于课业繁重,加之师长管束严厉,零用钱又少,所以投入游戏的时间与精力都有限。尽管如此,少年的天性使然,旷课、熬夜玩游戏的遭数仍然不少,经常与师长们打擂台,训斥、毛板自然免不了,均挨了若干。这个时期的游戏回忆自然不是那么甜美,只能算是慰籍、填补了少年时代的精神世界吧。
  到了高中,学业如大山一般压在头上,劳瘁困顿,连觉都无法睡足,真是糟糕的三年。饶是这样,也未完全中断了游戏,除了红白机与街机外,甚至时而与同学胆大包天地溜进学校微机室,用祖父辈的老苹果机玩一些小游戏。说起来,这算是平生最早的PC游戏体验吧。高中三年,除了完成“等身”的习题之外,还读名著、看武侠、写诗词、打游戏……现在想想有些难以置信,真怀念精力仿佛永不枯竭的青春岁月……话题扯远了。
  大学四年则轻松得多,课程虽亦繁重,但比起高中来,可谓轻松自在,大有余力。说来也怪,这时虽有闲暇,却大部分用来读书写作,游戏反而不大玩了,只偶一为之而已。
  真正玩游戏是从九二年参加工作时开始的。当时公司里的几台386486电脑中有几个原始的DOS小游戏,如麻将、赛车、俄罗斯方块等,不过大都在红白机、街机上玩过,只是形式有所不同而已,因此兴趣不是很大。直到有一位同事将智冠的《三国演义一》带来,我才真正感到了电脑游戏的魅力所在。现在看来,这款模仿《三国志》的小游戏似乎算不得什么,但在当时却引发了一股热潮,不少同事、朋友都迷上了这款游戏,我也不由自主地被这股热潮卷走。于是经常通宵达旦地沉溺于“统一天下”的过程中。
  当时我甚爱这款游戏,甚至为了它用当年的奖金攒了一台386。当时机器的配置低得可笑,记得那台386的内存只有2M,硬盘只有40MCPU主频记不清了,估计也难以启齿,系统装的是DOS6.0,这么一台杂牌兼容机竟然花掉了四千元(那可是公元一九九二年啊),简直讹人到家了。我对家人的解释是用来写作,写作当然是进行了,这台电脑令我迈入了打字写作的门槛,不过玩游戏占的比重也很大。对《三国演义一》的迷恋持续了很久,那种专心致志的程度,唯有后来的仙剑、红警、暗黑才足以匹敌。现在想来,对一款小游戏如此倾倒,似是一件奇怪的事,但也可以理解,一方面《三国演义一》的品质确是不错,另一方面当时游戏甚少,《三国演义一》是我能找到的最好游戏了。
  第一台电脑配置实在太差,且故障连连,因此过了两年就淘汰掉了。后来又陆续换了三台电脑,每一台都见证了游戏历程。用心玩过的游戏相当不少,除三国演义外,仙剑系列、红警、暗黑、轩辕剑系列、博得之门、星际、新神雕侠侣、风云、半条命、剑侠情缘、辐射、荣誉勋章……都投入了相当的时间精力去玩。后来进入游戏泛滥时期,各种游戏多得令人挑花了眼,每次到电子市场淘碟,总是贪多务得,细大不捐,着实搜集了不少游戏,至今家里收藏的游戏光碟数量已无法统计。而在用了P2P软件后,下载的游戏更是数不胜数,硬盘每每容满为患。不过,游戏多了也有烦恼,那就是无从选择,人精力有限,总不能一一从容把玩吧?因此游戏心态一度浮躁了许多,喜新厌旧,浅尝辄止,除了公认的好游戏,不复能象从前那样潜心投入。加之随着年齿渐长,各种工作、家庭事体渐次找上身来,阅读、写作亦占用了相当时间,容不得自己逍遥自在地摆弄游戏。虽然如此,若偶尔浮生得闲,且机缘凑巧,找到了对胃口的游戏,还是经常沉湎于虚拟世界之中,不知时光之既过。约从十年前起,网游渐兴,也尝试了几款,如《石器时代》、《传奇》、《剑网》等。
  电游问世以来,所得的评价一直贬多于褒。而近年来,世人对待游戏的态度越发尖刻,甚至将“电子海洛因”、“精神迷幻药”等恶名加于游戏之上,认为它是浪费时光、颓废堕落的代名词,视之为洪水猛兽。不过有一点可以肯定,说这些话的人,都是游戏的“外行”,他们不理解游戏的真谛,没有从游戏中得到过快乐与幸福(遑论裨益),甚至根本没玩过游戏——对自己理解范围之外的事物大发议论,是人固有的性格特点吧。
  其实游戏一直是人类生活不可缺少的部分。远古时代,祖先们没有娱乐,围着火堆呼之吼之,舞之蹈之,表达对生活的憧憬及对大自然的敬畏,这就是游戏的原始形态吧。后来人们渐渐“开发”出田猎、音乐、戏剧、影视、体育等,虽名目各异,但本质上都是游戏。将在一年后开幕的会,虽然被冠之以无数光环,但谁又能说它不是一场亿万人参与的游戏?为什么这些“普通游戏”无人指责,而电子游戏却专擅恶名呢?这未免太不公平。鸦片用错了是毒品,用对了则是良药。游戏也是如此。只要做到合理安排、恰如其分,那么游戏就是愉悦身心、润泽生活的佳品;若过于沉溺、不知节制,则效果适得其反,又使反对游戏之人找到了口实。不过这些取决于玩游戏的人,而不是游戏本身。游戏本身是不容抹煞的。
  况且有一些好游戏,能带给人真实生活中无法得到的经历与体验。如在《轩辕剑》中浪迹人世魔界,在《红警》中指挥千军万马,在《暗黑》中斩妖伏魔,在《辐射》的劫余世界中进行另类冒险等,不惟在生活中无法实现,就连书本也不能完全替代。事实上,我是把一些出色的游戏当成好书看待的(不是为自己玩游戏找借口)。游戏不惟带给我快乐,还经常带给我启发与教益。
  当然,玩游戏也要付出代价的。如果一不留神玩个通宵,那第二天上班时就得饱尝头晕脑胀、眼饧骨软之苦;想玩时兴游戏,每每须得花钱给硬件升级;游戏时经常受到家人的指责与埋怨……不过与从游戏中得到的相比,这些代价也算不了什么。
  曾戏将玩游戏之人分为三类。一类是绝缘型,此类人天生对游戏毫无感觉,不起共鸣,往往主观上对游戏有成见,对游戏大加指责的人基本上都属于这一类;一类是触电型,此类人是游戏的狂热爱好者,其中登峰造极者被称为骨灰级玩家。他们对游戏有天份、有灵感,往往能轻易地精通一种游戏,仿佛是为游戏而生,不过这类人并不常见;第三类则是半导型,介于绝缘与触电之间,大多数玩家应归于这个类型,对游戏虽然爱好,但并不狂热,投入有限,只将游戏当成一种放松身心、调剂生活的娱乐方式。至于那些过度沉溺于游戏者,也应归于这个类型,因为他们虽对游戏投入太多时间和精力,但只机械地玩而没有回味,未必真正理解游戏,也未必能从游戏中得到乐趣。
  反观自己,似乎应归于半导与触电之间吧。对游戏心向往焉,奈何浮生劳碌,算不上游戏发烧友,只能算“自己喜欢的游戏的爱好者”,而且对待游戏象对待书一样,玩的同时往往还进行鉴赏与比较,常不能全然投入(几款神作除外),未免有点杀风景;喜欢修改游戏,有时游戏难度太高,或懒得练级,就用秘籍、修改器、FPE、游侠之类将角色直接改到满级甚至无敌——而真正的高级玩家是不屑这么做的。不过我的原则是从游戏中得到乐趣与体验,没必要非与游戏本身较真,若太伤脑筋也与游戏的宗旨不合。而想在有限的时间内玩到更多的游戏,修改也未尝不是办法,只要不改得太离谱就行。当然,对一些大作巨制,修改简直是不敬,起码第一次玩时不能修改,不然无法得到其真意与精髓。
  日月倏然而逝,匆匆多年过去,回想起来,冥冥中真是与游戏有缘:甫出校门时,电脑在中国尚未普及,却因工作之便常常接触电脑,进而得以结识游戏;家人虽然对玩游戏不以为然,但甚为宽容;赶上了互联网大潮,无游戏匮乏之虞,且能从网上了解游戏的潮流与动向……是一种幸运吧。更幸运的是,虽每每耽玩游戏,然好象未误了什么大事,工作、生活、学习尚井井有条。游戏的魅力是无穷的,似乎也要做到“制游戏”而非“制于游戏”才好。这算是向青少年玩家们提的建议吧。
                      2007-8-23


[ 本帖最后由 李之龙 于 2007-8-23 22:49 编辑 ]
#1楼
发帖时间:2007-08-23 22:44:33   |   回复数:10
游客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