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enryxing
一代宗师

[] 从蓝发女孩看网络炒作秘籍

-->
 近来,一个叫摄影师刘三的网友在铁轨上拯救了一位染着蓝色头发的轻生女,该网友还给轻生女拍了几张侧面照片,救了她之后就与之失去了联系,遂上网发布照片和文章以期引起网友们的关注。网友们照例热情了一回,之后便基本沉寂下来。没成想张怀旧的《一位蓝发女孩的性爱遗嘱》竟将这件事再度热炒起来,张怀旧声称收到一封自称蓝发女孩的来信,信中详述了她的爱情、堕落、放纵和人生事业的坎坷,信的末尾是她在自杀时遇到了一位摄影师,摄影师救了她但也玷污了她,从而令他对人生更加绝望。张怀旧的文章令网友们大吃一惊,原来蓝发女孩还有这么离奇坎坷的人生经历,原来摄影师刘三竟是这种人,一时之间人们对蓝发女孩的故事更为关注,摄影师刘三和张怀旧的博客及文章的点击率迅速暴涨。当然,摄影师刘三也没闲着,他也立即撰文批驳张怀旧为自己辩白,从而带动着蓝发女孩风波愈卷愈大。
  蓝发女孩事件疑点重重,首先摄影师刘三给她拍摄的照片只有侧面没有正面,其次是刘三救完后即撒手不管却又通过网络试图与之取得联系;再次那位女孩居然非常信任张怀旧,谁不知道张怀旧擅长用下体写作和醉心于炒作?最后是救人者怎么反成强奸犯?而且还郑重其事地在网上发帖自述?不过有一点可以确定,张怀旧的蓝发女孩故事不是真的,一个试图寻死的女孩是不可能发信向张怀旧这样的人讲述自己的故事的,更何况张怀旧本人除了顺带批驳摄影师刘三丝毫没有继续挽救这位女孩的举动和想法。那么刘三的是否真实?也许刘三的是真的,但他为何救人不彻底反而事后在网络上寻找?为啥他却拥有那位女孩的邮箱号码?为啥不拍一张正面的蓝发女孩照片?有人已经据此怀疑:张怀旧和摄影师刘三是一伙的,是他们有意识地炮制了蓝发女孩话题,以此来炒作他们的人气。百草止水也认为可能性很大,并以此为由头顺带解剖一下网络炒作的真实秘密。

  让我们回头再看看蓝发女孩事件,这场炒作的获益者为谁?首先就是张怀旧,他再次成了网络炒作中的风头浪尖上的人物,不仅知名度又创新高,而且还捎带着增加了一些侠义或打抱不平的色彩;其次是为网络炒作提供平台的网站,上网人数陡增,点击率猛涨,老板们乐得在幕后笑眯眯地数钱;再次是刘三,刘三成了这场炒作的箭头人物,“名气”窜升之速无人能比。有获益的就有受害的,首先受害最深的就是那个蓝发女孩,如果她真实存在的话,她的故事不仅遭到人们的肆意编排和扭曲,而且有人还在咀嚼着她的伤口成名;其次就是摄影师刘三,原本是见义勇为的“英雄救美”,结果反成了趁人之危的强奸犯,形象颠倒之剧烈可想而知;再次就是广大受众,无端端地陷入一场网络恶炒中为他人抬轿,除了无私地贡献了时间、精力、点击率和金钱,自己什么也没得到,甚至还会因为置身于这种网络恶炒而污染了心境。尽管有以上利弊,但网络恶炒依然会乐此不疲,有兴趣的网友不妨品评一下百草止水关于网络炒作的解剖。

  首先,为什么会有网络炒作?众所周知,有市场才会有商品,一个精心设计的产品如果没有它赖以存身的市场,就永远无法热销。网络炒作也是如此,它的大规模流行,正是因为有着极其深厚的市场需求的支撑。网络炒作的市场基础是什么?第一,人们都有好奇心,都有窥探他人隐私的欲求,都有喜欢了解事实真相的强烈愿望,所以每一次的网络热炒都能在很大程度上迎合人们的这一欲求。第二,人们都很孤独和寂寞,上网聊天寻找热点是排遣孤寂的优良方式,网络热炒正好能够适时地填补这一心理空白。第三,每个人都有七情六欲,都时时刻刻地渴求这些欲望的满足,网络文字或图片在一定程度上能够为人们提供满足情欲的知识、信息和经验,当然也会陷人于短暂意淫而收获一定的快感。第四,人人都有自己的人生观和世界观,人人都有自己的道德标准,人们都喜欢亲近与自己立场相同的人或事,反对那些与自己立场相悖的人或事,一旦有冲击人们道德底线的网络事物出现,人们就会蜂拥而上。

  其次,网络炒作的目的。百草止水认为网络炒作有以下目的:第一是出名,如木子美、芙蓉姐姐、张怀旧,这些人都是以出名为目的的。第二是赚钱,网站要赚钱就必须提高知名度和点击率,这就要求网站不仅要迎合网友们的需要,而且要善于抓住网民的心,鼓励网友炒作或自导自演地深度介入就成为网站的必然选择。第三是产品宣传,这就是所谓的广告,在网络上广告也是可以炒作的,冠名征文或挑起新闻大战是最常用的手段。第四是推介观点和信念,任何思想和观念要想让更多的人知道和接受,都必须展开大规模的宣传和炒作,以期引起更多人的关注和讨论。

  再次,网络炒作手段。网络炒作向来不走正道,总是剑走偏锋,只求结果不问善恶。通过解剖网络炒作实例,百草止水发现了以下常用手段:第一准色情手段。为什么叫准色情手段?就是因为色情作品为公权力所打击,不能堂而皇之地周流网络,打色情擦边球以撩拨人们最隐秘的神经,以此获得疯狂关注的炒作就是准色情手段。例如善于曝光与自己上床男士的木子美,精于用下体写作的张怀旧,喜欢在网络上暴露自以为身材性感迷人的女孩们,今次张怀旧的《一位蓝发女孩的性爱遗嘱》当然也有此功效。第二种手段就是叮咬名人,这种手段在娱乐圈最常见,名不见经传的新人通过制造同名人大腕的种种不实或偏激的新闻,以取得出人头地的炒作效果。在娱乐圈里现在最擅长此道的是宋祖德,在网络世界里目前最擅长的是张怀旧,从王军霞、姚明到刘翔、丁俊辉等,几乎都被张怀旧叮咬了个遍。第三种战术就是骚臭战术,就是不怕骚、不怕臭、不怕贱,任人贬损反而自得其乐,单单追求的就是于众人唾沫中的名气大涨。譬如木子美把自己勇敢地置身于性道德的对立面,芙蓉姐姐以丑为美的坚持不懈,张怀旧的专钻名人裤裆的下体战略,无不是这一战术的精明体现。第四就是黑客手段。黑客犹如网络世界里的月黑风高的独行大盗,以其诡秘、传奇和轰动,总能在网络世界里掀起轩然大波。所以,炫耀黑客手段使人惊恐敬畏,常常就是少年网友乐此不疲的手段。前两年盛名于网络的黑客菜霸,就曾博得网络侠盗的美名。第五就是精心组织的炒作体系,这些炒作需要某些组织、机构或单位领衔,有时也可以仅仅几个人合作,但必须保证分工明确,而且严密配合和组织。如果蓝发女孩子虚乌有,或者张怀旧收到的信有假,那么就很难排除摄影师刘三和张怀旧合作共谋的可能。第六就是搭顺风车,就是赶着热门话题的狂潮赶紧发贴赚眼球,或者愤世嫉俗,或者逢迎苟合,或者独辟蹊径,这基本是网络写手们的通用手段,效果如何完全取决于写手们的思维是否敏锐以及笔锋是否凌厉。第七是政治话题。这个话题比较敏锐,尤其是在中国,但对政治军事的关注几乎是人的本能,网络上的军政论坛总是聚拢人气的主要平台。目前来看,网络上的军政热门话题不少,一是民主政治,二是台湾问题,三是美国和日本,四是毛泽东话题,五是各种突发社会案件。譬如网络愤青流行,张怀旧就给自己顶上了这块招牌,尽管他经常缺乏实质的愤青内容,但至少反映他擅长搭顺风车的敏锐。

  第四,网络炒作的真实意义。任何事物的发生、发展和结束,都会对以后的社会和世界构成影响,尽管有大小多少轻重之别,网络炒作显然无法例外。我们生活在一个价值观沦丧的社会,在主流价值观早已崩溃而且新的公共价值观又没有确立的时候,不仅各种价值观相互冲突争夺受众,而且国人无所适从犹疑不定。在这个时代里,人们对一切都倍加怀疑,对一切都难以相信。任何一个新事物出现,或任何一个旧事物重新蹦出来,人们总会先用相反的角度去观察,对正面的事物人们可以寻找它的反面材料,对反面的东西人们会试图寻找正面的意义,对好人会先想到他可能坏的一面,对坏人则会喜欢寻找他可能有的闪光足迹。我们不再是个一元论社会,如果你宣扬一元论事物,就肯定会有很多人站到对立面去说话;如果你一开始就用二元或多元观点去观察和分析,对立情绪反而无从着力,也可能因此人们会对你毫无兴趣。这几乎是个崇尚反对的时代,人们经常会为反对而反对为批评而批评,也许是因为我们的反对权或批评权被压抑得太久太厉害了,一切正统的正面的一元的东西都会招致非难。也许正因如此,我们的网络才会充斥恶搞,才会流行着剑走偏锋突破道德禁忌的炒作。这也许是个过渡阶段,所谓“矫枉过正”,为了反对一个极端而奔向另一个极端,当社会在两个极端来回震荡数回合后,我们才可能在中间最佳稳定点悠闲地徘徊,也许只有那时人们才会普遍变得理性。可是那一刻到来到底需要多久?

  本篇文章由蓝发女孩而起,就由蓝发女孩结束吧。在张怀旧的《性爱遗嘱》里,蓝发女孩称他为情感大师,可在网络世界里大家只认为他是炒作高手,于情感一途确实难堪大师之称,那个蓝发女孩又是怎样得出那个结论的呢?还是在那篇文章及张怀旧本人的博客里,他义愤填膺地称摄影师刘三为强奸犯,显然有替蓝发女孩打抱不平的意味,但为什么不见张怀旧呼吁或行动起来拯救蓝发女孩呢?要知道她至今还挣扎在自杀陷阱的边缘啊?当然,张怀旧不是慈善家,也没人敢于要求他必须胸怀一颗温热的心,但广大网友至少可以从蛛丝马迹中找出某些端倪,愿大家都胸怀一颗理智的心吧!
#1楼
发帖时间:2007-05-15 19:59:55   |   回复数:8
游客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