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ikewang623
无名小卒

[] 关于集结号

-->
谷子地一直想要弄清楚一件事:就是当年刘团长到底有没有命令司号员吹响集结号,当然,在电影里他搞清楚了,那以失踪名头被冷遇的烈士都有了圆满的结局——大家的血没有白流。
    可是,集结号没有拨动我的灵魂。尽管打仗的场面足够震撼,尽管宣传铺天盖地,尽管票房已经过了两亿。原因也很简单,集结号在导演的嘴里被吹跑调了。

    刘团长再忙、再糊涂,也不能对部下阻击敌人的性质不负责任,谷子地是奉上级的命令来掩护大部队转移的,不是个人行为!刘团长牺牲得再早,还会有其他人来证明谷子地他们曾经执行过的任务!换句话说,谷子地最后明白了刘团长是故意没让人吹集结号的,那是需要——在战争年代,牺牲一小部分保住更大的一部分,这没有什么不可理解的,也不像咱们今天的小资想得那么严重!我们可以好好看看战争的回忆录,尤其是那些一辈子都是老兵的人真实的回忆,战争不仅给非正义一方痛苦,同样也会带给正义一方灾难!没有吹,那又怎么样?故意不吹,谷子地他们也应该想到,不吹,你就打完;吹了,你就撤出!这是打仗,不是玩过家家,谷子地不应该那么矫情!要较真,一定还另有理由!(稍后我们替冯导演设计)

    集结号战争的场面进行了近一个小时,确实惨烈,较以往的战争电影也的确更真实,至少化妆是成功的。可是,战争的描写不是只为了让别人夸导演的努力、敬业和认真,而是为整个影片的灵魂服务,那么,《集结号》的灵魂在哪里?

    集结号没有灵魂是因为冯导演自己没想清楚就拍了!这不奇怪,这年代能有几个人能沉下来?人家约你参加时尚人物颁奖的典礼你去不去?人家请你剪个彩你去不去?电影节电视节你去不去?你没有时间去看看关于战争的实录,你没有功夫去琢磨剧本以及里面的人物,《官司》给你提供了一个好故事,但无法给你更深层次的启发。所谓“珠玉买歌笑,糟糠养贤才”,冯导生活得太舒服了,怎么能成为艺术家呢?

    说句老实话,看到电影里固执的谷子地,总觉得他的执拗没有发自内心的强大的动力。还不如《东方时空》里的那个原型老兵,那个将近八十岁的老兵一脸沧桑,尽管已经从人民的英雄转变为一个最弱势的老人、农民,但其心中的动力依旧强大。

    这么激烈的三场战斗是为了什么而铺垫?

    大家都看过《拯救大兵瑞恩》,上级命令这个小分队不惜一切代价将瑞恩找到接回,为此还牺牲了好几个人。这个故事的感人之处不在于寻找的艰苦和令人惋惜的牺牲,而是找到瑞恩劝他离开时瑞恩说的那番话,现在这个时候我不能离开,因为我是一个战士,必须尽一个战士的责任和义务!

    集结号让我们感动的是什么?激烈的战斗场面?谷子地在煤矿拼命要挖出战友的遗骸?谷子地的执着?谷子地为王金锁的媳妇讨回公道的待遇?这都解决了呀,冯导演!

    集结号进行了大约两个多小时,按理来说每一分每一秒都很宝贵,也没有过多的时间渲染那些和塑造人物无关的东西与旁枝末节。但遗憾的是,导演塞进了不少个人自以为是的卖弄与小资,比如那些最后没有实际表现战士性格的绰号,比如两个战士为连长从敌人死尸上弄表(他要是给自己弄我还觉得他可爱),比如影片一开始的手语,再比如朝鲜战场上的排雷(谷子地在阻击敌人时就被炸伤眼睛、震聋了耳朵有什么不可以?),再比如一开始谷子地喊话的吃饺子(假如真有一个国军士兵要过来吃,你谷子地没有百姓配合你做得出来吗?你这是幽默还是欺骗还是卖弄?)

    我不想当一个只会批评别人、自己却拿不出方案的人,今天就斗胆帮冯导演出个馊主意供冯导参考,当然冯导可能太忙碌了看不到它。

    上级刘团长给了谷子地一个任务......

    战斗很惨烈,有一个战士(假如说是王金锁)“听到”了集结号,向谷子地汇报,谷子地和大家一样,也想早点听到集结号,可军人的职责让他必须弄清楚才能行动。更多的战士没有听到(心里特想听到),那个王金锁坚持说已经听到,他的固执动摇了军心,谷子地不得不枪毙了他......

    多少年来,谷子地有一个心结,到底刘团长让没让人吹那个集结号呢?如果没吹,自己做得问心无愧;如果吹了,他永远无法原谅自己,因为牺牲的足足有47人!

    说了这么多的不是,我还是非常钦佩冯导演,总算挑战自己、总算不满足于已有的成绩!冯导演离大师并不遥远,只要他能战胜自己,能把剧本弄个两三年就成。

[ 本帖最后由 不赖的皮特 于 2008-2-17 22:05 编辑 ]
#1楼
发帖时间:2008-02-16 19:21:58   |   回复数:4
游客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