虎口遐想
一代宗师

[] [原创]蝴蝶飞过--如此听歌编外集

-->
蝴 蝶 飞 过
                      
“红日微风吹幼苗,云外归鸟知春晓,
 哪个爱做梦,一觉醒来,窗畔蝴蝶飞走了。”


第一次听《四季歌》,是在一个不眠的深夜,乍从耳塞里淌出这段小桥流水的旋律,心尖不禁微微一颤,惊诧于它的清冷、轻灵以及它那种平淡后面的深厚和丰富。歌里描摹了一幅一幅蒙太奇切换的写意画,以“四季似歌有冷暖,来又复去争分秒”这一小节作为快门,将场景一幕一幕地布置出来,把镜头一个一个推远拉近,十分自然妥贴。

从此,把达明一派这一页添进了我心中“收藏夹”的“最爱”一栏。

达和明都是优秀的音乐人,他们合作了一个在港台乐坛极富特质的与众不同的声音。流行歌曲常常不可自拔地沉溺于情爱世界,要么甜甜腻腻、柔若无骨,要么幽幽怨怨、愁肠百结,要么恍恍惚惚、不知所云,而且在音乐本身毫无建树。达明则不同,他们的歌关怀面较广,视野开阔,关注社会现象的边角,感受生活的点滴,有一定的真诚,有一定的深度。就歌词而言,言之有物,也比较具有文学色彩,比较具有表现力。

听听他们的歌名:《十个救火的少年》《溜冰滚族》《今天应该很高兴》《马路天使》《神奇女侠》《禁色》《天花乱坠》《忘记他是他》……

有一首叫《那个下午我在旧居烧信》,颇能打动人心的,记得每到毕业的时候,总要听学长们怅惘无限地将它低吟高唱:

“从头重认束束书信 从头重认这「你」字
 从层层叠叠箱子里 从从来没细认面前即倒的故居”
“茫茫如水一般日子淌过 如风的呼吸记忆于我 面对旧时听往日声音
 如水一般日子淌过   如风的呼吸记忆于我 面对旧时看岁月燃烧”

而我最喜欢达明的地方在于它的音乐感觉的美丽和音乐表现力的充沛。达明的主创刘以达无疑对音乐有着相当的坚持和着魔的追求,他的曲子层次比较丰富,旋律感很强,一听之下总是非常入耳,而最棒的是配器,他喜欢动用各式各样的乐器,吉他、鼓、二胡、扬琴……把整个曲子安排得层层叠叠、曲曲绕绕,于是就能营造出那么一份意境来。加上黄耀明出色的演绎,他们的歌总是能够流光溢彩、轻灵不群。

因之积淀了厚实的音乐素质,又在表现手段上下足功夫,所以达明的歌常常具有一些电影音乐的诠释性和感染力。

象《石头记》,一直觉得装着一个武侠故事似的。“看遍了冷冷清风吹飘絮”,遥望着,叙说着,曲调清扬,叮叮咚咚的,象是剑客行色匆匆于清晨的山林,有“鸡鸣茅店月,人迹板桥霜”的味道。国语版《金燕子》的歌词里有“鞋踏破、露湿透”的句子,尤其有意思。

象《半生缘》,带着一份旧旧的沧桑和无奈。“绵绵长夜独守,无谓再怨恨,缘定半生”,颇得张爱玲笔下那种没有泪只有叹息的苦涩。曲中夹着几声古琴的拨弄,是一分并不古老的华丽。

……
再听过《每天多爱你一些》,则又可以了解达明一派的另一风格。他们在歌里集锦似的剪摘了当红的天王们的金曲,在跳跃的变幻的快节奏中,“多一些,每天多一些,学友多么盼望爱”、“黎明极浪漫的真爱……今夜你会不会来”等等,串在一起,热热闹闹,充满了对当时香港乐坛主流的戏谑和调侃。

因音乐理念不同而分飞的达和明,已经沿着不同的路线去寻求自己的音乐理想了。但他们曾经共同创造的“达明一派”的作品,仍然“今夜星光灿烂”。

  达明的歌,一如在春天里面,万紫千红的背景之上,那翩然飞过的蝴蝶,留下的美丽印象,永远不能抹去。
#1楼
发帖时间:2008-04-14 22:06:22   |   回复数:10
游客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