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ashlee1989
小有名气

[] 热干面之嬉笑怒骂 酸甜苦辣

-->
热干面没能登上市徽前些年,全国曾兴起一阵评选市徽的活动,据说有武汉人提出将热干面放到武汉市市徽上。因为根据评选标准,代表该市特色,市民耳熟能详,具有文化内涵,热干面都是条条都扣的上。不过,最后出台的市徽图案却是黄鹤。不知道是不是评选专家认为市徽上放一碗热气腾腾的热干面,总不想样子。尽管没登上市徽,热干面仍旧是武汉人心中的城市标记。易中天在读城记中记载,文革时,各地上山下乡的知青间,均有充满小资情调的知青之歌流传。个别词曲作者一台被追查,挨整。唯独武汉版的知青之歌令工作组哭笑不得。此歌来探讨便是,我想武汉的热干面。热干面与封资均无关系,当然追查的结果不了了之。时空转换,上山下乡成为过去,但出国读书异地发展,又使不少武汉人暂时的或永久的成为异乡人,即使跑到地球那端,武汉人也会以独有的方式,诠释对热干面的牵挂。一网友讲述在新加坡的经历,和武汉老乡天天谈的不是黄鹤楼,归元寺,而是热干面。听说国**UZ餐厅的麻酱鸡丝凉面味道像热干面,一群人马不停蹄赶去,结果自然大失所望,却又心有不甘,如果吧那凉面的面条换成热干面的面条,还是蛮有热干面的风味的。新加坡风味独特的凉面,在武汉人眼里只是热干面的替代品,还是不够格的武汉人就是这样表达情感。用实在表达浪漫,浓浓的乡愁就藏在一碗热干面中。有学问也得吃热干面曾在武汉教过书易中天对热干面也念念不忘,在<百家讲坛>录制现场,曾有这样一段对话。观众“易老师,您拿一大口袋干嘛呀?”易中天“买菜”易中天“我是觉得再有学问的人,也得吃热干面吧。再有学问的人,也要吃喝拉撒吧。”这两句话深的武汉人的心。都说武汉人不精致,其实不然。看过一首诗,把碗盛新卤,犹疑金缕浮。绸缪多断续…且不论写的好不好,至少说明热干面的包容性,一碗热干面,吃他的人可以是三教九流。武汉人喜欢热干面的原因千奇百怪,有喜欢看那热气腾腾的感觉。有喜欢边吃面,边拉呱夸天。或边吃面边看芸芸众生的。不过总起来不过一回事,武汉人喜欢接地气,有烟火气的生活。有人说武汉人很热干面好像。热干面的特点热。热乎乎,就像武汉人,干什么都有一股热情。干,就像武汉人一样能干。面,就像武汉人一样,有点小脾气,嘴巴硬,要面子。甚至有人将热干面与芝麻酱比喻成生活个爱情,有点咖啡与方糖的感觉。外地人乍吃热干面会嫌干,芝麻酱搁在里头又稀里糊涂的。到武汉人喜欢吃热干面,正是因为他看起来糊涂,能够洒脱的将生活中的种种不快化解掉。这些说法虽然有道理,但也有附会嫌疑。武汉人喜欢热干面,可能只是源于一种喜欢。武汉自古以来是码头,穷人多,要奔波。热干面耐饱。吃起来方便,乘船搭车都不耽误。非常适合武汉人的生存特点,也按合武汉人的性格。这也能够理解,为什么江汉路上,热干面雕塑里出事的面捞子被偷走,会令市民完全无法容忍,后来补做一个,才平民愤。在武汉人看来,热干面代表最本色最亲切的那份生活,管你爬多高,跌的再惨,早上还不是吃一碗热干面?有热干面垫底,世上没有过不去的坎。如果热干面的捞子不见了,那就是把痕迹动摇了,随么样也不会舒服的
#1楼
发帖时间:2012-04-08 19:09:32   |   回复数:0
游客组